本報記者 黃鶯
  一頭小辮子,手裡拿著班卓琴,未曾開口,先彈上一首自己創作的歌曲,這就是被稱為“地球行者”的約翰·弗蘭西斯博士。最近30年裡,他一直靠雙腳和航行行走於世界各地,而其中有17年,他沒有開口說話,與人溝通時,他靠動作比劃、行動、音樂、文字書寫。
  3月25日,這位地球行者來到杭州,帶著漢基國際學校的11名學生行走6天,150公里,從位於文一西路的漢基學校走到富陽桐洲島,接著又換了一條路從西溪濕地走回出發點。
  一路上他們看到了層疊的茶園,在漫山的油菜花中漫步,走過了安靜的竹林,跟隨過溪流的腳步,在農家村落中穿行。他們經過魚市,路過磚廠、採石場,還採集了空氣及水源樣本,觀察周圍環境。
  也許你和記者一樣會問,他不是阿甘,為什麼會徒步穿越美國?“1971年,我20多歲時,舊金山海灣發生了一次漏油事故,我加入了志願者團體,搶救被石油污染的鳥類和海洋生物。從那時起,我想為環境多做些什麼,我再也不用機動車輛了,用兩條腿步行去想去的地方。”約翰博士說,他在17年裡靜默地行走了整個美國,這趟長途旅行讓他走破了100多雙鞋,他只是希望人們也能像他那樣放棄燃油交通工具,以減少環境污染。
  為何靜默17年?他回答:“一開始我總是和別人辯論一個人行走對於地球到底有什麼好處。後來我給了自己一天時間,沒有說話,就是聽聽別人怎麼說。晚上回顧時,覺得傾聽的感覺很好,我就決定不說話了。然後就過了17年。”約翰說,在那些日子里,他甚至沒有大笑過,想笑時,他就用手拍膝蓋。
  在蒙大拿大學攻讀環境科學碩士學位時,弗朗西斯還上過課,但他依然不開口說話,“我就靠肢体動作和麵部表情來做動作,然後大家猜,有些猜對了,有些猜錯了,有些人給了我更好的答案。就像一場猜字謎游戲一般。”
  約翰博士習慣了不說話來表示自己的想法,但是跟著他步行富春江的學生們,第一次學習靜默,就有點受不了,“我覺得不說話,好像我和世界之間有障礙。”15歲的粱語桁告訴記者,“後來,我從一戶茶農阿姨那裡聽到一句話特別有道理:你不說話沒有人說你是啞巴,你說話說不到點子上,大家都會覺得你煩。我才覺得,不說話也有好處。”
  大家可能有點好奇,如果不說話,孩子們一路上表示最多的是哪些動作?粱語桁哈哈大笑著比划了幾個動作,一看就明白了:揉肚子是說肚子餓了,左手做成碗狀,右手在嘴邊前後擺動,這是說要吃飯了。
  最後,在記者的要求下,約翰做了幾個動作,表達了一句話,我們通過視頻發在微信公眾訂閱號“壹問”上,如果您有興趣可以粉“壹問”,回覆“地球行者”來猜一猜,猜對的前5位讀者我們會送神秘獎品喲。
  (原標題:“地球行者”帶著11名伢兒用6天時間,在杭州走了150公里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b10cbaa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